登录
 首页  单位概况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魅力北溪湾
党的建设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资讯
安全生产
视频专区
信息公开
健康管理
健康体检
文化建设
中心文化
老干部风采
岗位风采
政策与法规
报刊园地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党的建设
党的建设
专题学习 老干部党建 党组织建设 群团组织
老干部党建
学回信精神·助改革发展 | 何宝藏:一位93岁抗美援朝炮兵的烽火往事
来源:事业发展科 时间:2025-08-08     点击率:16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在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康养楼内,一位93岁高龄的离休干部正以苍劲而坚定的嗓音高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他就是何宝藏。他17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炮兵,18岁随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抗美援朝期间曾先后参加多次战役。   


图片 1.png


启程——从邵阳山坳到东北荒原。1949年9月初,何宝藏刚到邵阳师范读书时,衡宝战役还未结束,但中国共产党在学校的地下党组织已在中央派来的徐冰同志组织下恢复了活动。他的语文、历史和音乐老师都是地下党。何宝藏和同学们在学校广场听着徐冰同志关于解放军战役形势的分析报告时,发现在场每个人的眼睛里都是光,拳头攥得紧紧的,热血沸腾。受革命思潮的影响,根植在何宝藏内心深处的爱国激情被点燃。后来,年仅17岁的何宝藏瞒着家人投笔从戎,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员。1950年春,何宝藏随中南特种兵青干校一分队(邵阳市片区)去到黑龙江佳木斯开荒种地。 


出征——从跨过鸭绿江到四战烽火淬炼英雄胆。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7月1日,何宝藏所在部队奉紧急命令从佳木斯调到安东市(现丹东市)进行边防训练,他时任炮兵1师25团6连文化教员。10月24日晚,年仅18岁的何宝藏抱着“视死如归,保家卫国”的决心,除背上背包、枪弹外,还携带八天干粮,身着朝鲜人民军军装,头顶树枝树叶,胳膊上扎着白色的毛巾(便于夜晚辨识),从安东出发。每夜行军四五十公里来到鸭绿江边,这时才知道:“我们这次行军不是备战演习,而是要到朝鲜去打老美。”以下是他参加过的几次主要战役。


云山战:惧里藏着勇敢,心颤炮不晃。1950年10月25日,我们志愿军40军在温井云水洞地区与南韩第六师相遇,志愿军打响了抗美援朝的第一枪。何宝藏参加了此次战役,这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心里感到既兴奋又紧张,但因战前和全连队干部一起宣誓过,“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证完成战斗任务”,所以在接受血与火的考验时,也就无所畏惧了。云山之战给蒙头北进的敌军当头一棒,打掉了敌军一路顺风、不可一世的锐气,打破了美军要在圣诞节前到达鸭绿江的美梦;这也是打赢对美军作战的第一仗,树立了志愿军装备以劣胜优的榜样,打破了美军骑兵第1师160年来从无败绩、不可战胜的神话。


军隅里战:手稳胆更壮,炮响心不慌。军隅里在朝鲜地图上是个小火车站,是敌人后方的咽喉要道和后勤基地。美军的两个师和南韩的三个师就集中在此处,约5万多人。1950年11月24日,何宝藏随连队配合志愿军38军在军隅里占据制高点,采取节节抵抗、诱敌深入、穿插包围等战术,集中火力打掉了敌军四五十辆坦克,切断敌军前进与撤退的道路,打得敌军弃甲而逃,缴获的大量炮弹、汽车、坦克等,足以装备一个师。


草田里战:胆壮心定,气凝志坚。为协助志愿军步兵往前线推进10公里,何宝藏所在连队必须抢占草田里山头,占据制高点。尽管山头不高,但无路可走,很难将炮台推上山头。朝鲜当地老百姓知道情况后,使用牛车协助部队日夜奋战,用铁锹和镐挖路、砍树木、扛木头,最终将八门炮台推上山头,并修建了炮阵地。1951年4月23日傍晚,炮弹划破夜空,落在敌军阵地上。经过连续四晚与敌军的激烈战斗,赢得了草田里战。在这场战斗中,何宝藏的主要任务是给负伤的战士包扎伤口,把牺牲的战士抬下山的后方就地埋葬。到如今,他依然清晰的记得,“抬着牺牲的战士,脚像钉在地上,每挪一步,心都像被攥紧了一样疼”。 


上甘岭之高旺山战:再赴,心似炮膛燃。597.9高地和537.7高地是上甘岭村北山的两个山峰,是扼守北进平康平原的要冲。守住这两个小山头,就等于守住了40公里纵深的平康平原;如果丢了这个阵地,部队要后撤40公里才有山可守。所以,我军下决心死守上甘岭,与敌军反复争夺。1952年年初,何宝藏随部队再次入朝作战。这次他所在连队的阵地被安排在上甘岭的高旺山下,主要任务是协同保护交通线,即守住临津江的渡口,确保粮食、弹药等物质能顺利运输到五圣山,配合志愿军步兵打反击。那时,敌军差不多每隔15分钟就来轰炸一次,一天轰炸几十次。经过激烈的战斗,连队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掏空了一座山,掏出八条坑道储备物资。直到1952年10月中旬,连队撤出上甘岭。


除此之外,1953年7月停战后,何宝藏在朝鲜一留又是四年,负责修建烈士陵园。期间,协助接受600余具忠骨迁葬陵园,修建成川烈士陵园;协助23名无名烈士合葬、炮一师二十七团指挥连17人空椁安葬(战士作战时从清川桥坠入江中),并立郭沫若同志题写的“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大理石碑。


归国——硝烟散尽,难忘峥嵘岁月。1957年3月21日,何宝藏回到中国,并转战司法战线二十八载,退休后仍义务代理案件两千余起。耄耋之年伏案撰写回忆录《峥嵘岁月》,告诫年轻人:“要踏踏实实干事、老老实实做人,不图名、不谋利。名利是虚的,信念才是根。”这位1954年入党的老兵,在战火中立过三次三等功,曾获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军功章三枚、抗美援朝荣誉章一枚等,但他仍常常自嘲是“老大小”(老资格、大年龄、小官),并用文字忠实地记录下那段血与火的岁月与一生的心路历程。   

图片 4.png


访谈期间,何老曾多次提及,现因年纪大了,对个别时间点的记忆不是很准确,望见谅,并轻声念起其80岁时所作的诗:“老爹年迈八十秋……”诗句里,蕴含着一个老兵用生命注解的誓言——听党话,跟党走,虽九死其犹未悔。通过他的英雄事迹,也令人深切的感受到,当炮火的硝烟散作历史书页上的墨痕,那代人以血肉之躯熔铸的信仰之光,依然在岁月长河中灼灼如炬。


采访者:徐俊 邓灿锋

 文字:徐俊 

 图片:何宝藏等提供 

 编辑:连莉娟 

 初审:戚秋平 

 审核:邓远云

中心简介| 联系我们| 位置导航| 网站地图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30号   联系电话:020-87830688(总机)   传真:020-87838223

版权所有: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   主备案号粤ICP备11002148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

 粤公网安备 4401170200062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