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龙问健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月丨认识肌少症 守护行动力
来源:健康管理科 时间:2025-09-24

骨骼强健,离不开肌肉的支持。肌肉是让我们“动起来”的关键,它不仅负责运动,还是保护关节和骨骼的第一道防线。肌肉作为全身最活跃的代谢组织,对维持基础代谢、调控血糖血压、支持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研究发现,卧床休息超过一周后,机体即可出现肌肉萎缩、胰岛素抵抗,具体的时间和程度因个体差异而异,包括年龄、基础健康状况以及卧床的原因等因素。肌肉不用则退,尤其是老年人,由于本身肌肉量较少,卧床的影响更加明显,更要警惕肌肉流失带来的健康风险。“肌肉减少症”(简称“肌少症”)就是一个针对老年人肌肉流失现象应运而生的新的医学概念。


一、什么是肌少症?

肌少症是指与年龄增长相关的肌肉量减少、肌力下降和(或)身体功能减退的身体状态。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列为一种疾病。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约14.7%的人患有肌少症,其中男性略高于女性。肌少症不仅导致体力下降,还会增加跌倒、衰弱、残疾的风险,甚至影响寿命。随着老龄化加剧,它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二、如何自我初步筛查?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简单评估肌肉健康状况,但最终诊断需由专业医生确认。


1758685674.png


1. 测握力:男性握力<28kg,女性<18kg,提示上肢肌力不足。


1758685771.png


2. 测步速/站坐:平常走路速度<1米/秒(可测量6米行走时间),或5次起坐测试时间≥12秒,说明肌肉功能减退。


图片 3.png


3. 量小腿围:测量者把卷尺绕在小腿较粗处,上下移动,垂直于小腿长轴寻找并测量最大周长作为小腿围。男性<34cm,女性<33cm,可作为快速筛查参考。


三、如何预防和改善?

1. 抗阻力训练:每周至少进行30分钟的力量训练,如弹力带深蹲、坐位抬腿、哑铃推举等。初学者建议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进行。

2. 传统身心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可提升平衡与协调能力,降低跌倒风险。

3. 营养补充:多摄入乳制品、肉类补充蛋白质和氨基酸;适当晒太阳或补充维生素D;可考虑补充肌酸(需咨询医生)。


肌肉是健康的“隐形守护者”。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关注肌肉健康,守护肌肉力量,远离肌少症,迈向更加健康的美好生活!


参考资料:《中国肌肉减少症诊疗指南(2024版)》


文字:余敏旋 韦政豪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连莉娟

初审:黄赐平

审核:邓远云


上一篇:健康科普 | 守护老年健康 加强骨骼防护 下一篇:泌尿系结石检查小贴士 | 彩超与CT的科学选择
党的建设
健康管理
首页
文化天地
会员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