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窗体底端秋季如何防中风
中风等脑血管病在我国具有高发病、高死亡和高致残率的“三高”特点。进入深秋时节,昼夜温差大,容易诱发中风发生。其发病与人们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加强自身日常的健康管理对防治中风至关重要。
一、要多喝水:每天需保证饮水1200毫升
如果说生命第一需要是空气的话,第二需要就是水。水不仅直接参与组织细胞的构成,还肩负着运送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维持体液内环境相对稳定,促进和参加代谢,调节体温等重要的生理作用。天凉时因人体排汗减少,尤其是老人口渴的感觉差,常常水分摄取不足。机体缺水易使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阻力加大,很容易形成血栓,增加中风发病机会。临床发现大部分中风患者在发病当天都有缺水的病史。成人每日饮水应保证在1200毫升以上,加上食物中含水约1000毫升,机体自身代谢产生的水约300毫升,每天人体总共需要2500毫升左右的水。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时才喝,因为口渴时表明人体已缺水,应每隔一小时就喝一杯水。但老人睡前不要多喝茶,因为茶有兴奋及利尿作用,多喝了会影响睡眠。夜尿多的老人床头最好放一杯水,起夜后可以及时补充水分。
二、要定期体检及时调整预防措施
定期体格检查是预防中风的正确做法,通过体检,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与中风有关的危险因素:例如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动脉硬化等。有许多中老年人习惯在秋冬季节到医院输些疏通血管的药物,以预防中风。对此,我们认为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这种误区不仅存在于普通大众,甚至在某些医务人员中也存在。光靠输液是不能稀释血液的,定期输液还不如在生活中多饮水。脑血管病要依据病因综合防治,单靠一两种药不能起到预防作用,目前尚没有预防脑血管病的灵丹妙药。合理的临床用药原则应该是:能口服治疗的就不注射给药,能少输液的就尽量少输液。根据检查结果有的放矢地及时调整预防中风的措施和药物,如果有条件,可由熟悉本人病情的医生做长期保健顾问,这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三、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
春捂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寒冷对心脑血管病人来说是很危险的,会使中风病发病率增加。这是因为寒冷的刺激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使小动脉痉挛收缩,增加外周阻力,使血压升高而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另外,寒冷还可使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增加,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液中血栓形成而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在秋季气候变化无常时一定要及时增减衣服,一味地“捂”、多穿衣服也不合适。因为秋季中午气温较高,不及时减去衣物会增加出汗,此时如果不及时补充水分,也会促进脑梗死的发生。除了随天气变化做好保暖工作,还可以进行适当的御寒锻炼,如平时坚持用冷水洗脸等,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性和耐寒能力。
四、要接受正规医院综合治疗
倘若万一中风了也请不要灰心,要有顽强意志和坚定的信心,要配合治疗。中风的治疗与康复是一个较长期复杂的过程,不要指望一种方法或药物能包治中风,必须在整体观和个体化原则的指导下,接受正规医院的综合治疗才能取得最佳疗效。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30号 联系电话:020-87838567(总机) 传真:020-87838223
版权所有: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 主备案号粤ICP备11002148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