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交通运输厅原厅长李配武在事务中心康养。这位“老交通”,曾参与修建从化温泉碧浪桥,主编《广东公路百年回顾》。他用“一座桥、一本书”的故事,向我们讲述广东交通的沧桑巨变、从化温泉的桥梁故事与“银龄”人生的别样精彩。
一桥飞架流溪河:碧浪桥的青春记忆
1959年的从化温泉流溪河畔,20岁出头的工程处技术员李配武参与了跨越流溪河的碧浪桥建设。当时的物资比较匮乏,最大的问题就是建造使用的钢材不足,所以最后采用了石拱桥设计来造桥,而采集大石块需要靠人力肩挑背扛运往工地。“我们在河滩上支起帐篷,用算盘计算受力数据。”李老回忆到,此桥为石拱桥结构,既保留岭南建筑韵味,又满足荷载要求。经过两年多的不懈努力,1961年,碧浪桥建造完成并启用,成为了温泉镇风景区内的重要桥梁。
桥成之日,郭沫若先生题写的“碧浪桥”三字被永久镌刻在桥头。如今,这座曾承载历史的老桥仍在使用,见证着从化温泉从疗养胜地到外交舞台的岭南传奇。李老特为此桥作诗一首:
从化温泉
从化温泉石拱桥,
精工细作石板雕,
还有沥青表处路,
当年广东第一条。
疗养胜地确重要,
松林翠溪住领导,
国家元首也来过,
至今留下当年照。
百年路志:从“羊肠小道”到“湾区通衢”
李配武主编出版《广东公路百年回顾》,用文字记录全方位总结和回顾了广东公路建设百年发展的历程。从1921年广东第一条公路——惠平公路通车(全长15公里),到港珠澳大桥飞架伶仃洋的世纪跨越,到2022年,广东省公路建设再破记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达11211公里,连续9年保持全国第一!“当年修建广佛高速时,有人提出‘广东这么小,要高速公路做什么’的质疑,现在看看粤港澳大湾区车流,就是最好的回答。”李老特别提到现在智能交通趋势:“我们建碧浪桥时连经纬仪都稀缺,现在卫星定位能实时监测毫米级桥面位移。”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一代公路人有一代公路人的使命。
银龄答卷:余热生辉立榜样
退休后,他曾担任省交通发展研究中心顾问,为公路项目提出“绿色公路”理念,并在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继续贡献力量,增强社会对老区经济的关注和支持。在书中,他写道:“建桥造路的洋镐与摊铺机的激光雷达,都是时代的刻度。老交通人的价值,就是把刻度连成发展的曲线。”
康养期间,他特意和夫人在碧浪桥前合影。桥下流溪河水奔涌向前,恰似他永不停歇的脚步。66年前青年造桥队的号子声、如今湾区建设工地的机械轰鸣,在这位“老交通”的耳中,就是一曲催人奋进的乐章......
图文:张欣
编辑:温苏苑
初审:连莉娟
审核:邓远云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30号 联系电话:020-87838567(总机) 传真:020-87838223
版权所有: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 主备案号粤ICP备11002148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