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单位概况
中心简介
组织架构
魅力北溪湾
党的建设
老干部党建
党组织建设
群团组织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新闻资讯
视频专区
信息公开
健康管理
健康体检
文化建设
中心文化
老干部风采
岗位风采
政策与法规
报刊园地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
中心文化 服务品牌 老干部风采 岗位风采 政策与法规 报刊园地 历史资讯
历史资讯
糖尿病要如何治疗与护理
时间:2016-10-28     点击率:33

     

糖尿病不仅是一种病,而且是一群病,并发症之多,防不胜防。此病缠绵难愈,光靠药物治疗又难以奏效,须结合饮食和运动疗法,合称为“三大治疗”。

 1治疗

1.1 通过饮食控制:限制食物中的二糖 、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使脂肪与蛋白质代谢紊乱得到,改善减少酮血症,防止酸中毒。在控制饮食时,也必须有足够的营养,以保证机体的需要。轻病人在控制饮食时,应结合病情给予必要的调节,多数可使病情缓解,症状消失,血糖下降。重者经饮食控制及药物治疗,效果亦较满意。

1.2 运动:每天运动半个小时以上才开始消耗身体上的糖原,所以可以采取散步,慢跑,打羽毛球等运动来控制血糖。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从心理上给予耐心指导,消除患者的恐惧、焦虑等情绪,介绍一些有关糖尿病的知识,如糖尿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症状、诊断标准、分型、各种并发症的表现及护理、使患者承认现实进入角色配合治疗。

2.2 饮食治疗及护理:护士应向患者介绍饮食治疗的目的、意义及具体措施,并督促落实以取得最佳效果。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等副食。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时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近年来较多采用的食品交换法将食品分为谷类、奶类、肉类、油脂类、水果和蔬菜类共六种,以每376.2kj(90kcal)热量为一个单位每类食品可等值互换以保证饮食平衡。体重过重者要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且要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冷饮、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为满足部分患者的甜味口感,可使用甜味剂,如蛋白糖、木糖醇、糖精、甜菊片等。每天饮食中食用纤维含量4060g为宜,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从而延迟和减少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下降,同时可增加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食物纤维尚有一定的降低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的作用,故对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2.3 药物治疗及用法:服药物有碘脲类、双胍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等,按医嘱定时定量服用口服药并注意其紧急症。胰岛素为皮下注射,三餐前20分钟注射。

2.4 运动疗法:适当的运动可促进血中葡萄糖的利用,为病人制定包括运动种类,运动强度和运动时间的运动方案并说明其注意事项。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运动方式。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一小时之后。避免剧烈运动,一般运动使患者达到的心率不超过(200-年龄)×60%-75%)(即相同年龄正常人最大心率的60%-75%)。餐前注射胰岛素宜在患者腹壁皮下进行,使运动时不会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避免低血糖反应。运动时不宜空腹,必要时可随身携带糖果等,当出现饥饿感、心慌、出冷汗、头昏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

2.5 各种并发症的防治:掌握各种并发症的症状以便及时处理。讲解低血糖的症状,预防低血糖的方法及相应的处理措施。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在原有糖尿病临床表现基础上若出现显著软弱无力、极度口渴、尿量增加伴纳差、呕吐、头痛及意识改变者应警惕酮症酸中毒的发生。低血糖反应除了与胰岛素使用剂量过大外,还与饮食失调或运动过量有关。监测低血糖发生时患者常有饥饿感,伴软弱无力、出汗、恶心、心悸、面色苍白,重者可昏迷。睡眠中发生可突然觉醒、皮肤潮湿多汗,部分患者有饥饿感。立即进食含糖的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60ml是紧急处理低血糖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胰高血糖素1mg肌注,适用于一时难以建立静脉通道的院外急救。动态观察足部皮肤颜色、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检查有无水肿、皮损、脚病以及足背血管搏动、足部皮肤感觉等情况。如发现异常要及时处理。不宜穿弹性过紧的袜子,选择软底宽头的鞋子等,保持足部清洁,每晚用温水洗足,保持趾间干燥。修剪趾甲不宜太短,应与脚趾平齐,以免伤及甲床。适当运动和足部按摩可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供给。冬天应注意足部的保暖,避免长期暴露于寒冷或潮湿环境,使用热水袋、电热毯或热水清洗时,应注意防止烫伤。说服患者戒烟,防止因吸烟导致局部血管收缩而进一步促进溃疡的发生。


中心简介| 联系我们| 位置导航| 网站地图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温泉镇温泉东路130号   联系电话:020-87838567(总机)   传真:020-87838223

版权所有:广东省老干部事务中心   主备案号粤ICP备11002148号    技术支持:永拓科技

 粤公网安备 44011702000624号